|
|
清官廉吏《茅崧林》
|
茅崧林(生卒年不详),原名昌林,字寿泉,清江苏丹徒县人,籍顺天大兴,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鹿邑知县,二年后,丁母忧去官,咸丰元年(1851)回任。前后在鹿邑任职九年,恪尽职守,法度严整,打击土豪,体恤百姓,颇有政绩。 鹿邑地处黄河下游,水流大,县南境地势低洼,每值霪雨,便泛滥成灾,邑民深受其苦。为了治理水患,茅崧林亲自下乡勘察地形,听取民众意见,决定废弃低洼之地,疏浚附近沟渠三十五条,蓄水成湖;开挖大沟接淝河,自此,境内积水“得由亳入涡而达于淮河”,千里通流。二十六年(1846),涡水堤决,水浸鹿邑。水退后,茅崧林借用民力,抢修河堤,按人头付给工食。为造福于民,茅崧林还沿河修筑长堤防护。 咸丰三年(1855),太平军攻陷了亳州。警报猝至,鹿邑人皆惶骇,相率避去,衢巷俄空。茅崧林慨然独怀印手剑,立于井侧,誓与城存亡。太平军掠县境而北。随后,茅崧林招复丁壮,力筹守御之计。 孤柳树村巨盗朱效先勾结太和群盗,屯于境外,伺机出没,扰乱了百姓的正常生活。官府追剿得紧了,他们就分散躲藏起来;官兵一放松,他们就出来四处活动。好几任官员都无能为力。茅崧林决心除恶,他命人悬巨盗的画像于大街小巷,让人辩识,最后终于将巨盗一网打尽,还了百姓一方宁静的天地。 茅崧林在任内重修鸣鹿书院,聘请邑人张梯主讲。他亲自主持文庙祭祀,向诸生灌输儒家经典。如有家贫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他必定拿出足够的资金资助其应考。这样做的结果,很快使县境内的民风为之大变:有地位的人懂得读书的重要,普通老百姓知道端正自己的品行、勤于自己的职业,乡里都以其正义的高尚行为而敬佩他。 旧志记载:“戎马在郊,弦歌不辍,人文蔚起,称盛一时。县人到今思之。”鹿邑人感恩戴德,为茅崧林树立碑石,以记对他的思念和敬慕。乾隆朝以后,得祀名宦者,仅茅崧林一人而已。
|
点击数:2659 录入时间:2011/6/25 【打印此页】 【返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