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老子骑牛西去留下不朽之著
老子在西行途中,经函谷关,守关令尹喜请求他为自己著一部书,老子写下了讲道德内容的文章五千余字给他。这就是今天所说的《道德经》,也称《老子》的这部书。图为老子骑牛西行的铜像(资料图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00多年前,道教始祖老子留下这些诗句后,骑着青牛飘然西去。

  2000多年来,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今年是老子诞辰2579周年,“2008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将于5月20日至21日在老子故里鹿邑隆重举行。

  史籍记载

  老子出生地在河南鹿邑 

  

  “周口鹿邑老子故里”,周口鹿邑的大街小巷上都竖着这样的宣传牌。很多鹿邑人都知道,今年是老子诞辰2579周年。此前的4月份,鹿邑还刚刚举行了大型祭拜活动。  

  那次祭拜活动上这样介绍老子:公元前571年,老子降生,因耳大,人们叫他“聃”。春秋时,人们喜欢称学识渊博的人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都喊老聃“老子”。

  刚出生时,老子体弱头大,眉宽耳阔,目光清澈而充满智慧。又因为他出生于庚寅虎年,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当地的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时间长了,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老子究竟出生在哪里,现在各地都在争抢这一文化资源,但老子肯定出生在鹿邑,这有历史为证。”鹿邑县新闻宣传科科长陈海棠说。

  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另据记载:“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前后《汉书》、新旧《唐书》、《水经注》、《江南通志》、《安徽省通志》等典籍也均明确记载了老子生地在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

  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汉桓帝两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并建老子祠。2004年,鹿邑县投资1.2亿元人民币对明道宫、太清宫进行修复性建设,将其打造成旅游胜地。

  陈海棠说,为纪念老子,自汉时起,后人在明道宫、老君台、太清宫发起庙会进行祭拜,唐朝时达到鼎盛。

  

  喜学好问

  当上皇家守藏史官

  

  “老子喜学好问的精神,是出了名的。”陈海棠说。

  他喜欢对事情追根问底,对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的事儿特感兴趣。因望子成龙,母亲为他请了一个精通殷商礼乐的老先生商荣,结果每次老子都将他追问得哑口无言。

  3年后商荣请辞。理由之一就是,自己所学实在有限,而老子所求实在无穷。这一年,老子刚13岁。

  商荣请辞后,老子入周求学。他进入太学读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没有不看的,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学习,三年后学问大有长进。

  随后,老子又被推荐进入守藏室当官吏。“守藏室之史”,也就是掌管国家文物典籍的史官,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的地方,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可以用汗牛充栋、无所不有来形容。

  老子身处其中,每日苦思冥想,最后达到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的境界,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闻名遐迩,声播海内。

  老子在做守藏史官期间,博览群书,这使他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他十分注意讲学问、修道德,成了当时有名气的人。这以孔丘问礼于老子为证。

  据《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一生曾四次问礼于老子,第一次是在孔子17岁时,第二次在34岁时,第三次是在他53岁时,第四次具体时间不详。

  

  学问渊博

  孔子曾数次问礼于老子

  

  在鹿邑县城北关鹿柘商路口,有孔子问礼园,有二圣像立于园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孔子问礼老子的塑像。

  公元前538年,老子33岁。孔子同弟子南宫敬叔一同去周,在耳闻目睹了老子丰厚的学识后,孔子感觉受益颇深,逗留数日不肯离去。孔子向他的弟子赞叹老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离别时,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老子则认为,人生天地之间都是一体的,都是自然之物,不值得伤秋悲月。

  和孔子相比,老子对人生的态度更加豁达,看问题的眼光更加超然,这也符合他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心态。   

  据《史记》等多种古籍均记载,孔子曾数次问礼于老子。老子向孔子深入阐述了圣人之道、修身之道、治国之道,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尖锐地批评了奴隶制度。孔子受到极大的启发和震动,他由衷地赞叹老子犹如龙一样,合起来为一体,散开来满天彩霞,乘驾云气而翱翔于阴阳之间,神秘莫测。

  

  骑牛西去

  著书《道德经》留下不朽之著

  

  在老子故里旅游区内,有老子骑牛西去的塑像。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各诸侯国热衷于权力争夺,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老子无心做官辞官西行。

  传说老子经过函谷关时,把守的关令尹喜是个善观天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有圣人来到,赶忙迎接。只见一位老人骑着青牛徐徐走来,这就是老子。

  尹喜款待老子数日,请他著述,老子推辞不掉,于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称之为《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之后,老子出关隐居。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

  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其强的思辨色彩,比如,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都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流传深远

  《道德经》是外文译本最多的书籍

  

  “本店有《道德经》”。鹿邑一家小书店在显著的位置上放着这个告示。

  “《道德经》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书目之一。”陈海棠说,《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留存于世的仅有的一部著作。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

  因为对老子的“迷恋”,2002年7月6日,奥地利国家电视台著名导演洛曼娜· 卡斯塔女士来到了河南。洛曼娜6岁开始背诵老子的名言警句,从那时起这个东方老人的思想就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她的人生。

  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00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林语堂曾说,《道德经》是“外文译本最多的书籍”。

点击数:2696  录入时间:2011/3/16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