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保国安民《张巡》

    张巡(709—757),唐名将,邓州南阳(今南阳市)人,张巡少时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文不打草稿,落笔成章。长大后志略非凡,豪放直爽,喜欢与有学识的长者交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喜读兵书阵法,有古代名将之风。大唐帝国的晋身之阶,无非是军功、科举、父荫,张巡在唐玄宗开元末年(741)中进士第三名,初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天宝年间(742——755),调授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县令,他扶危济困,倾财好施,政绩考核为最高等,任期满后回到长安。当时,杨国忠执掌朝政,权势显赫,留京待迁的官员纷纷走杨国忠的门路。这时有人劝张巡去拜见杨国忠,但被他拒绝了。因不愿阿附权贵,尽管政绩突出却得不到升迁。不久,他调任真源(今太清宫镇一带)县令。
    真源地处中原,豪强地主很多,他们与官府相勾结而为非作歹,树威恣虐,武断乡里,百姓多受其害。其中以豪强地主华南金最为横暴,当地人称“南金口,明府手”,是当地的“南霸天”。张巡到真源之前对华南金即有所耳闻,上任伊始,遂收集华南金违法乱纪的罪证,将之依法处决,百姓拍手称快,民心归附。张巡又恩威并施,赦免了华南金的党羽,这伙人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个个改恶向善,真源县一片太平景象。张巡为政简约,“民甚宜之”。
    大唐帝国承平日久,中原多年没有战事。天宝时期,唐玄宗任用胡人做大将,统带兵马,驻扎在边境线上。其中胡人安禄山最得玄宗宠信,被封为范阳、平芦、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掌握了18万边境军队,势力非常强大。他看到玄宗荒淫,内地兵力空虚,萌生了取代唐室的念头,用蕃将32人替换了汉族将领。
    天宝十四年(755)八月,安禄山叛乱,起兵十五万,从河北南下中原,“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军威迅猛,所到之处,守将或不战而逃,或望风而降,京师震惊,唐玄宗仓皇出逃。十一月,安史部将张通晤攻陷宋(今商丘)、曹(今山东曹县西北 70里)等州。谯郡(今亳州)太守杨万石慑于叛军威势欲举郡迎降,逼迫张巡为其长史(副职)西迎叛军。张巡义愤填膺,拒不听命,率属部哭祭于唐皇祖祠——太清宫玄元皇帝庙,在老子像前誓师讨伐叛军,真源县民众数千人奋起追随。当时,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也起兵拒叛,击败了张通晤后,进兵至雍丘(今杞县)。
    雍丘县令令狐潮举城降叛,击败北上抗击叛军的淮阳救兵,并将所俘将士押至雍丘,准备当众处死。令狐潮因故出城,被捆士兵乘机解开绳索,杀死看守,闭城拒纳令狐潮。同时召贾贲、张巡入城。贾贲、张巡入城后杀令狐潮妻子,据城自守。令狐潮怒火攻心,发誓为妻儿报仇,带领精锐叛军攻打雍丘,贾贲率军出城抵御,结果战死。此后,令狐潮多次率众进攻雍丘,张巡领导军民继续英勇杀敌,从而赢得了军民的信任。张巡平素待人忠厚,军纪严明,赏罚有度,深受官兵信任,而且每次敌人攻城,他常用奇谋击退敌人。张巡统领众人,严防死守,滴水不漏,叛军尽管气焰嚣张,却无机可乘。守卫雍丘城的唐军只有三千人,而围攻的叛军有一万五千人,叛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伤亡过半,依然无法撼动雍丘城。之所以双方志在必得,是因为江淮地区是唐朝的财赋供应地,而雍丘则处于洛阳通往江淮地区的交通要道上,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吴王李祗得知张巡的战况,将兖州以东的战事委任给张巡,让他负起守卫雍丘的重责。
    至德元年(756)三月,令狐潮又与叛军李怀灿、杨朝宗等4万余众进攻雍丘。张巡乘敌立足未稳,出其不意,自率精兵千人,分数队突然出城,冲击敌阵,首挫强敌锐气。第二天,叛军建造与城同高的木楼百余座从四面攻城。张巡命人在城上筑起栅栏加强防守,然后捆草灌注膏油,点燃后投向木楼,使叛军无法逼近。张巡又寻机进击叛军,致使叛军木楼攻城之策失败。之后,叛军又屡次强攻,张巡率众坚守,相持60余日,经大小300余战,令狐潮以失败而退。张巡率将士乘胜追击,俘敌军2000余人,军声大震。
    令狐潮又一次进行反扑,在其大兵临城后先劝诱张巡投降,但遭到张巡严词拒绝,令狐潮羞愧而去。当时张巡固守孤城,又无朝廷消息,所部将领六人劝张巡出降。
    五月,令狐潮经过休整后再攻雍丘,还以长安失守,玄宗已经逃往成都为由,劝张巡不要再为朝廷尽忠,投降安禄山,“共享富贵”,但遭到张巡严词拒绝。当时张巡固守孤城,长安失守的消息在唐军将士中传开了,部下有6员大将有所动摇,也劝张巡降敌。张巡表面许诺,次日,张巡于府衙设皇帝画像,率全军将士朝拜,然后将劝降六人责以大义斩首,这样更坚定了将士守城的决心。
    令狐潮把雍丘围困了四个月,雍丘城中粮食匮乏,而叛军数百艘装运盐米的船只将从睢阳渠(沟通汴、淮二河之渠)经过雍丘城。张巡得知消息,当机立断,带领部分人马出城,牵制了令狐潮的全部兵力,唐军勇士乘机赶到河边,夺取叛军盐米千斛,其余带不走的统统烧掉,给了叛军一个迎头痛击。
    七月,令狐潮又勾结叛将崔伯玉围攻雍丘。这次令狐潮先派四名使者入城劝降,张巡杀掉四名使者,然后将其随从押送李祗。由于持久作战,城里的箭用尽了。张巡叫军士们编扎了上千个稻草人,穿上黑衣,夜缒城下。叛军发觉后,以为唐军夜半袭营,顿时万箭齐发,将草人射成刺猬一般,等发现中计,唐军已得箭数十万支,重新补充了军备。几天以后,张巡又派人夜半出城,这次,却是他亲自挑选的五百勇士。叛军以为唐军是故伎重施,不加防备,五百勇士个个如下山猛虎,所向披靡,令狐潮的军营乱成一团,被唐军追出了十里开外。叛军恼羞成怒,增加兵力继续围困雍丘。
    十月,叛军杨朝宗部2万人,欲取宁陵(今宁陵县),断张巡后路。迫于形势,张巡遂放弃雍丘,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东守宁陵。当时他只有马300匹,兵3000人,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及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县令姚阎合在一起。杨朝宗追至宁陵西北,与张巡、许远联军大战,昼夜数十合,叛军被杀1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这次战后,张巡接到朝廷诏书,被封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
    至德二年(757)正月,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为打通向江淮方向发展的道路,派部将尹子琦为河南节度史兼汴州刺史,统领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共13万人马进攻雎阳。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江淮地区的门户,安史叛军志在必得。唐太守许远告急于张巡,时张巡正守卫宁陵,立即率领身经百战的3000军士突围至雎阳,与城中的守军6800人合势,共守雎阳城。
    尹子琦大军至城下,立即展开攻城大战。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晚,接连20余战,士气不衰。唐军苦战十六个昼夜,打退敌人的无数次进攻,杀敌两万,擒获叛将六十多人。许远见张巡智勇兼备,主动提出,张巡负责睢阳的军事指挥,自己负责调军粮、修战具,居中接应。两人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共同为守卫睢阳尽心竭力。
    三月,尹子琦复率大军再攻雎阳。张巡鼓励将士道:“我受国恩,战死应该,你们不惜生命英勇杀敌,得不到赏赐,我很痛心。”他把城中将士全部集合起来,杀牛犒劳,将士备受鼓舞,士气更高。张巡率军出战,直冲敌营,叛军笑其人少,但张巡亲执大旗,奋勇当先,唐军士气高昂,冲向敌阵。叛军未料到唐军以万余之众,居然敢发动如此迅猛的冲锋,不由气夺胆丧,掉头便逃,全军大溃。唐军趁机冲杀,斩叛军将领30余人,杀士卒3000余人,追之逐北数十里。此役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捷。由于叛军兵多,虽然屡受挫折,但雎阳城仍在围困中。
    四月,尹子琦虽屡攻屡败,但仍攻城不辍,并增兵助战,加紧围攻雎阳,双方艰苦惨烈的攻守战又展开了。张巡足智多谋,坚韧顽强,督励将士,昼夜苦战。
    到了五月,正是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结士兵,擂鼓作出欲战的样子。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待战。这时,张巡止住擂鼓,让军士作出休息的样子,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军大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与此同时,有叛军大将率千余骑兵直逼城下招张巡投降。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勇士们奋勇杀出,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
    入夜,张巡令军士在城中击鼓严队,以示要乘夜出击。尹子琦令大军严阵以待,通宵不眠。天亮后,张巡偃旗息鼓,叛军也解甲休息。张巡乘敌休息之机,与将军南霁云、雷万春等10余个将领,各率50精骑,开城门突击,闪电般迅猛地冲向敌营。叛军突遭袭击,措手不及,马上大乱。唐军纵横猛杀,当者无不披靡。张巡引弓欲寻找尹子琦而射之,苦于敌军纷拢,乱成一团,不知尹子琦在何处。张巡便以一树枝做箭,射向一名叛军,树枝触及此人,当然不能伤之。此人大喜,以为唐军箭矢已尽,忙跑去报告尹子琦,由此,张巡发现了贼首,急令善于骑射的南霁云射之。南霁云弯弓搭箭,射中尹子琦左眼,唐军飞弛欲擒之,尹子琦在部将们的保护下逃走,叛军溃退。此次突然袭击,唐军杀敌将50余人,杀士卒5000余人,又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可惜张巡兵力太少,不能乘胜追击叛军,致使叛军败而复振,退而再来。
    七月,尹子琦又围攻雎阳。城内粮草断缺,将士每人日给米一勺,杂以草纸、树皮为食。士卒仅余1600人,皆饥病不堪,瘦弱得拉不开弓。叛军以云梯、钩车、木驴攻城,守城的张巡随机应变,全力守备。叛军做了形状像半道彩虹一样的攻城云梯,上面可以容纳200名精锐士兵,然后将云梯推向城墙边,打算让士兵借助云梯的高度跳进城中攻击。张巡事先在城上秘密挖凿三个洞穴,等敌人的云梯靠近,就从一个洞中伸出一根大木棒,木棒的末端绑上铁钩,钩住云梯,使它不能后退;从另一个洞中再伸出一根大木棒顶住云梯,使云梯不能前进;又从第三个洞中伸出一根大木棒,在末端装上铁笼,铁笼里盛着火用来烧云梯,云梯着火立即被焚毁。
    叛军用钩车钩住城上的栅栏和阁楼,想趁势爬上城去。张巡就命人用一根粗大的木棍,末端系上连环大铁环,用它拔掉钩子使钩车摔下去。叛军造木驴攻城,张巡就用烧熔的铁水浇灌木驴,木驴被烧毁。叛军又在城下堆积木柴,并在柴上放置大量沙袋,想攀登入城。张巡派士兵偷偷扔上一些干枯的松枝和麦草,十多天后,命人顺着风势点火烧了柴梯。叛军不得不佩服张巡的机智,不敢轻易攻城了,遂于城外挖三重壕以作长期围困。
    八月,雎阳士卒只余600人,张巡、许远分城而守,与士卒同食草纸,不复下城,并说服叛军归顺者200余人。为了加强睢阳守卫,张巡派部将南霁云从城东门杀出搬请救兵。但驻守彭城的许叔冀、尚衡等都观望不肯发兵,拥兵临淮的贺兰进明也无意出师。贺兰进明爱南霁云的勇壮,设宴强留之,南霁云慷慨泪下:“霁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矣!霁云虽欲独食,且不下咽。大夫坐拥强兵,观雎阳陷没,曾无分灾救患之意,岂忠臣义士之所为乎!” 南霁云拔出佩剑,砍去自己的一个手指以示贺兰进明,说:“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我就留一指以示信归报。”举座皆为泣下。南霁云离开临淮回雎阳,驻守真源的李贲援助战马百匹;至宁陵,守将廉坦援助兵三千,但这些士兵由南霁云率领杀开敌围进到睢阳城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当雎阳城中粮尽之时,城中士卒草纸、树皮、麻雀、老鼠乃至铠甲上的皮子都被人们吃光了,“围攻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虑将有变。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将啖士,岂可惜此妇人,坐视危迫。’将士皆泪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人心终不离变。” 雎阳城几乎变为了人间的地狱,可谓悲惨之至。
    叛军知雎阳援绝,围之益急。当叛军再次攻城时,仅存的400名将士饿得拉不开弓,眼睁睁地看着叛军攀过垛口……十一月,睢阳城终于沦陷了。张巡昂然而来。叛军主帅尹子琦问道:“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于此?”张巡傲然回答:“吾欲气吞逆贼”,尹子奇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巴,里面的牙齿果然只剩下三、四颗。尹子奇逼迫张巡投降,张巡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严词予以拒绝。张巡与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被叛军杀害。
    张巡坚守睢阳长达十个月之久,与占优势的叛军前后进行了 400余战,杀敌将 300人、士兵12万人,保全了江淮的财赋供应地,保全了江淮千万家百姓的性命,他们的赫赫战功,使大唐得以亡而复存,张巡、许远的名字,从此永远铭记在铁笔青史之中。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雎阳城陷落三天后,唐朝的军队赶到了,又收复了这座城池,胡骑到底没能染指江淮一带。张巡在抗击叛军中其多方误敌、以少击众的战绩,令人嗟叹不已,尽管最后城破身亡,张巡的胆识与孤忠,让他被后世称为“唐代岳飞”。
    叛乱平定后,皇帝下诏,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封邓国公,并荫及子孙,张巡的儿子张亚夫册封为金吾大将军,贞元年间,赠张巡之妻为申国夫人,赐帛褒奖。唐宣宗时,又将张巡画像列入凌烟阁,一代忠臣,留下了千古美名。
    明万历二十(1592)年,鹿邑知县刘一澜在城西关北隅(今盐务局)建精忠祠,春秋以祭。兵燹后其地为墟,扫地而祭。清康熙二十八(1689)年,知县吕士鵕因旧址复之。后人常来瞻仰凭吊,成为当地的胜迹。张巡那喷薄着爱国豪情的“铁笔歌”,也成为千古绝唱,激励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不断奋勇向前,努力拼搏。
  

附:张巡《铁 笔 歌》
       皇天生我兮男子,君王用我兮熊罴。
       力拔山兮势雄,气贯日兮虹霓。
       月正明兮磨鎗砺釰,星未落兮击鼓掀旗。
       挫贼室兮焚寨,臠贼肉兮充饥。
       食马革兮计尽,杀妻妾兮心悲。
       为厉鬼兮身被铁甲,为明神兮手执金鎚。
       亦莫指我为张毅,亦莫指我为张飞。
       我乃唐之张巡,与许远兮同时
       在东岳兮押案,都统使兮阴司。
       事蓬莱兮殿直,任酆都兮狱推。
       景祐真君兮阳间封爵,忠烈大夫兮天上官资。
       漫濡毫而为翰,俾世人而皆知。

点击数:3642  录入时间:2011/6/25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