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总是举出一些常见的事例循循善诱,启发人们,因为在平凡的事物里面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老子所说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就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打败别人只不过是说明你比别人厉害而已,而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有人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白胜自强的故事,令人深思。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撰写著名的历史巨著《史记》。可是在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兵抗击匈奴,在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拼杀之后,兵败投降。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是因为寡不敌众,在没有救兵的情况之下,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是着意在为李陵辩护,于是勃然大怒,将他投入监狱,打算处以死刑。
根据汉朝的法律,减免死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拿钱来赎罪,第二种就是接受腐刑。司马迁从小就家境不好,父亲临死时也没有留下万贯家资,自然是拿不出钱来赎罪,只有接受侮辱人的腐刑。司马迁为此曾想到自杀,可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是要死得轰轰烈烈,死得有所值,便毅然接受了腐刑。之后,他立志要把《史记》完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三年后他被赦出狱,继续发奋写作《史记》,十几年如一日,在征和二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这部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巨制。
司马迁隐忍自强的精神为人称道,每当人们捧读《史记》,眼前就会浮现司马迁忍辱负重,战胜自己,潜心治史,坚韧不拔的伟岸身影。而当人们欣赏并陶醉于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中时,也会想到另一个人,那就是自强不息的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嗜酒成性,他强迫贝多芬学习钢琴,打算让他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靠他享受荣华富贵,因此贝多芬稍有懈怠便会遭到毒打,贝多芬的童年就是在毒打声中度过的。可是,天资聪颖的贝多芬在勤学苦练之后,折服了众人。在12岁的时候就担当了宫廷乐师,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他因为在宫廷中的表现日渐受到重视,可是胸怀远大的他不愿意在此碌碌无为,于是就毅然奔向维也纳投拜莫扎特。不幸的是,母亲病危,他只好回家。不久母亲去世了,他大受打击。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再次奔赴维也纳,受教于海顿门下,还向申克等名师请教,在维也纳他学习了十几年。
1795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在这个音乐之都,贝多芬演奏了自己创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听众为之折服,他也开始崭露头角。紧接着,在当年贝多芬又推出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这也预示着属于贝多芬的伟大时代的开端。在随后的五年里,他创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1799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一交响曲”,他发挥了卓越的想象力,接二连三地创作出震惊乐坛的作品。然而,就在贝多芬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场噩梦也随之而来。他患有耳疾,耳朵失聪对一位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对贝多芬来说更是如此,他开始离群索居,过着孤独的生活。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气馁,1802年,他迁到维亚纳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在那里继续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极度恶化的病情使他痛苦万分,为此他曾一度写下遗书。不幸遭遇并没有打倒贝多芬,他说:“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他又回到了维也纳,他那泉涌般的乐思,伴随着他那雷霆万钧的“第三号交响曲”喷涌而出。他本来想把这首乐曲献给拿破仑,可是当得知拿破仑称帝之后,贝多芬生气地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为“英雄交响曲”。同年,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也应运而生。1804年,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面世,隔年又有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以及歌剧“费黛里欧”出现,这些,都彰显着贝多芬深厚的音乐功力,令人如痴如醉。1806年贝多芬又创作出了“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两年后第五号交响曲与第六号交响曲相继面世,这些都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
贝多芬的一生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生,也是与疾病抗争的一生。1824年,他的第九交响乐首演,贝多芬在舞台上背对听众指挥。当全曲演奏甫毕,听众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毫无知觉,还是经过演奏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背后听众席上感人的场面,并含泪致谢。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创作时的完全的投入和没有规律的生活,使贝多芬这位音乐奇人在不知不觉间患上了肝病,时日就在病情益渐严重的日子里度过。他那颗即将远离尘世的心灵,反而趋于宁静。这时贝多芬好像在空气稀薄、纯净的高空中,俯视自己即将离开的世界。1827年3月26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雪,伴着震耳欲聋的春雷,贝多芬握紧右拳,在天空中挥出了最后一个音符,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贝多芬的故事让人们深受感动,他那种敢于并不断战胜自我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古今中外像司马迁、贝多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在身处逆境的时候,能够实践老子“自胜者强”的告诫。但是,还有一种更加困难的“白胜者强”,那就是在身处顺境的时候,成功的喜悦、工作的顺利,也常常模糊人的眼睛,甚至麻痹人的神经,使人失去警惕。这时候,更需要克制自我,战胜自己心灵之中的各种负面念头乃至“魔念”。
1644年,闯王李白成挥师东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皇宫后的煤山上吊而死,明王朝灭亡。为了这一天,李白成已经在刀光血海里奋斗了十四年。胜利来得太快、太突然了,刚刚进城的起义军很快就失去了约束,李白成本人也入住紫禁城。胜利麻痹了胜利者的神经,李白成的部下迅速腐化,士卒抢掠,部将骄奢,据史籍记载,他们“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结果,在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压力下,短短一个多月,李白成就被迫退出北京,一年以后死去。这是一个典型的“能够战胜敌人,不能战胜自己”的例子。
300年后,历史学家郭沫若总结李白成的经验教训,写出一篇《甲申300年祭》,被中国共产党人列为整风学习资料。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学习与时局》的报告中说: “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乾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移驻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嘛。”周恩来说: “我们应当都考试及格,不能退回来。”毛泽东信心十足地上了汽车,他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事实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在战胜敌人之后,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战胜自己,创立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