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贵柔不争篇之《效法水德、贵柔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第1章中由衷地称赞水的美德,他认为水的品行体现了最崇高的“善。这种善等同于“上德,具有最为接近于“道的品质:纯洁明净、甘居幽下、变化无碍、兼容宽厚、方圆自在、动静应时、生生不息、周流不止、滋润万物、利乐无争……老子赞美水的“善的德行,推崇它“不争的品质,描述它“无尤的境界,其用意在于以水来比喻领导主体,以“万物和“众来比喻领导对象,以七个“善来比喻领导方法,以“利物来比喻领导宗旨,以“不争来比喻领导理念,以“无尤"来比喻领导目标。短短40个字,字里行间蕴涵着精微广大的治国理世思想,展示着他高瞻远瞩的治世利民大略,体现出浓郁宽厚的仁政爱民情怀。这一章通篇闪烁着“善治光芒,历来为领导者所重视和借鉴。

    首先,心善渊——善养道德,包容万物。

    渊,水深而清澈。水之能容,在于其胸襟宽广;水之能渊,在于其不弃涓流,重视点滴的积累。为细而终成大,兼容百川的奔涌,处下而成其深。水的道德观是“善渊",水的处世观是“不争,水的价值观是“利万物。领导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得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牢固与否,与他们的道德修养层次有关。水“心善渊的特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是相同的,领导者修养道德,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人的思想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执政兴国的需要,这是领导者道德品质的内在要求。老子的道德修养观,就是修“上德"、善德、淳德,这与儒家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有所不同,老子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德是“上德的子系统,是道德滑坡的产物,是后天“有为的东西。他认为“五德的修养是层次性、递进式的上升过程,上善、上德才是“渊的前提和基础。相传孔子向老子问礼,对老子发出“其犹龙耶的感叹,因为孔子修的是“五德,而老子修的是“上善和“上德,展示出深不可测的德性涵养,仿佛可以吞吐宇宙,包举天下,主宰万物,如“渊兮,似万物之宗的状态。老子的精神境界博大精深,可谓高山仰止,孔子不能望其项背,所见到的只是一座道德的丰碑!老子展示的道德风采立足于“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上德之用, “道生之,德畜之,这是上德之功。淳厚的德性生长万物而不居功,无以为功而默默运化万物。

在《周易》中也有许多论述道德修养的内容,64卦有近一半直接讲到德的培植,“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桎,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并,德之地也翼,德之制也……德的内涵被演绎得更为丰富了。老子认为厚德可以载物,水德之“渊亦然,用其“善渊之修养,退可以修身,进可以治国。以善德治理身心,通过身—家——乡—邦—天下的递进修养,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全面凝聚并发挥执政道德的感召力量。

其次,居善地——善待地位,处下不争。

水无常形,但水安居卑下,甘位幽贱,始终把自己摆得低低的,栖身于众人不愿处的位置,但它却什么也没有失去。领导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被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为评标准,领导者的领导地位其实就建立在自己的服务地位上,执政权力的巩固与否,取决于群众对其服务能力的认可度、满意度。“高下相倾,权力的得失,民心的向背是一个动态的互变、互动过程。高高在“上者,如果不重视执政基础建设,长期脱离人民群众,终有一目会失去政权,倾覆于“下的惊涛骇浪之中。所以老子主张“处下不争,强调“处众人之所恶的重要性。

在中国历史上,虐纣亡于周,暴秦灭于汉,荒淫无耻的隋炀帝激起天下诸侯反叛,风雨飘摇的明王朝在农民军的号角声中被埋葬。苏联,一夜之间轰然解体,僵化了思想,脱离了人民,滋生了特权阶层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东欧剧变,世界上其他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政权,问题都出在这个“处下’’没有真正做好,这个“善地没有“居好,从而拱手让出执政权力。其之初兴,何不勃焉;其之亡也,何不太速!

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提出: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巩固政权地位“是新的异常困难的事业,“这是一场严峻的考试。毛泽东在延安时就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把进北京称之为“进京赶考",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又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些伟人的远见卓识都体现了“居善地的思想。用唐太宗的话来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如果领导者不去做高高在上的“龙舟,而来效法水的“居下特性,做一滴融入大海的水,这样的水才会永远不会干涸,其性永存,其政恒在。

    再次,与善仁——善为民谋,利益民众。

    上善的水德,没有分别心,它不因对方是小草而吝啬不施,不因对方是鲜花而慷慨多与。它对万物和众生一视同仁,兼爱不偏。“上仁在老子看来是“五德中最接近“上德的品性,水德之善予,润物无声,蓄养无形,予而不图报,施而不留名。老子认为,高明的领导者应当有这种乐善好施、勤政爱民、慈心爱物、普济万物和百姓的仁慈之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这就决定了党和人民群众有一种天然的深厚感情。一个合格的执政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对人民群众有真情实感的人。焦裕禄冒雪探望孤寡老人,孔繁森把藏族老奶奶冻僵的双脚塞进自己的怀里……党的历代领导人更清醒地认识到两者的关系,毛泽东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群众比作“土地;邓小平满怀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哉斯言!

对群众缺乏感情就是“不仁,就是党性不纯。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是人民哺育了党,必须真心诚意地回报人民,对人民怀着赤子之心,视人民为父母,发自内心、出于本能地热爱人民,甘当公仆,甘为孺子牛,而不以“父母官自居。善于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休戚与共,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培养和增进对群众“与善仁的深厚情感,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那么,  “百姓心中有杆秤,这种“与善仁所施与的仁德定会激发广大群众爱国爱党的真挚隋感,执政党的路线方针就会赢得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

第四,言善信——善守承诺,诚信为本。

天地有信,罗列星辰;曰月有信,分割昏晓;四季有信,春秋分明。水的信德体现在方方面面:潮汐守信,涛声依旧;风云守信,冬雪春雨;江河守信,归于大海……

“信不足,有不信矣。老子认为信用丧失的根由是诚信沉沦。《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作为伦理范畴,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遵守信义,重视诺言、言行一致。诚德是内求于己的品质,信德是外示于人的承诺。信是领导者最起码的政治品格,光明磊落,开诚布公,信守诺言,忠实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道德关系对领导者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树立的新的道德标杆。

诚实守信是经济活动中的一项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特别是中国加入WT0以后,经济活动的开放性和外向性特点日渐突出,“言善信是创造良好国内外经济秩序和社会环境的需要,也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在古代社会,诚信是君子立身之本,“曾子杀猪、“黄裳还珠、“季札挂剑、“张良纳履等典故都体现了一诺千言、言出必践的道德。信言可以兴邦,诸葛七擒孟获而定边患;践言也能失政,妲己烽火戏诸候而促使纣王亡国。

老子还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正的“善信贵在行动,贵在实践,而不在口头上。我党历史上的“浮夸风、“共产风,“超英赶美等不信言行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也给党的事业带来极大危害。当前,数字出官、跑官骗官歪风时有所闻,政绩工程、献礼工程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假冒伪劣大行其道,欺诈行为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真是“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信用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边缘,“言善信可谓是治“大伪的一剂良药,对开展诚信建设,造就信用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五,正善治——善正治国,肃清吏治。

    水,清静明净,可鉴天心;水,激浊扬清,可涤污垢。水之所以可鉴万物,在于它的洁身清明,之所以能除尘秽,在于它的立根清正。老子在《道德经》中还提出“以正治邦"的思想,强调要以领导者自身的清廉公正的力量来树立榜样,用严明端正的法律约束来治理国家,在这里“正善治有两种含义:一是“清静为天下正,正人先正己,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二是“廉而不害,用公正廉明的法制治理天下,廉政爱民,为而不争。

    老子的“善治思想内容很丰富,在《道德经》中又叫“圣人之治,在方法论上体现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个方法论与推己及人的儒家“修、齐、治、平思想高度一致,并非“愚民之策。虚心者,即心胸宽广,襟怀博大;实腹者,即正气浩然,满怀仁爱;弱志者,少思寡欲,勿使志满意得而渐生骄狂;强骨者,自强不息,以生机蓬勃之体魄实践济世理想。

试图用空洞的道德说教规范群众的言行,往往事与愿违。而道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体现身先士卒的示范作用,体现真实实践道德而产生的巨大感召作用。反观一些腐败分子,在位时一边高谈阔论如何治国爱民,勤政廉洁,一边大肆收受贿赂,他们人格分离,人性沦丧,党性崩溃,早已被群众所唾弃。大禹治水三顾家门而不入,忠于职守,终使天下水患得沧诸葛亮受刘备托孤,殚精竭虑,事必躬亲,严于律己,堪称一代名相。革命战争年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上,登高一呼,唤起工农百万,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是前进方向,就是光辉榜样。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党的凝聚力再次得到新的提高。

老子的“正善治"还对道德示范和法律公正提出了要求,没有道德示范就没有法律公正,没有法律公正就谈不上“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了。

第六,事善能——善于决策,科学民主。

水,蓄养滋生,周沛万物;远涉万里,以汇江河。可凝为皑皑冰川,可化为茫茫云雾,可润物无声,为千家万户送清凉……实践“事善能,因其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它的事业没有不成功的,这体现了水的善于变通和博采众长的科学性,体现了水谦卑自信和勇于进取的发展观。长江之水发于西陲原野,融坚冰,过雪原,穿群川,越峻岭,斗折蜿蜒,就势顺形,随方依圆,出深涧下幽谷,汇涓流纳清泉,跬积细小,而终成其大。纵看大河奔腾、大海澎湃,这里面莫不深含着力学、易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原理,也凸现着水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兼容并收、开放发展的独特品性。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和执政兴国的伟大事业与黄河、长江的川流不息形神相似。水“事善能的品行和风采对执政党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告别“一堂言,不唯上,不唯书,把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尊重客观规律,上仰天意,下合民心,这样的事业才会善成而能成。

三峡工程历时十数年考察,反复论证,充分考虑各种利弊因素,广泛征求意见才予动工。北京的奥运工程也体现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方案几经筛选,意见多方征询,设计公开征集,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人民群众对那种“握着公章看老板,心中无数乱拍板,上级面前拍胸板,出了问题又光板的领导干部深恶痛绝。执政党开诚布公地将自己的各项事业向人民公开,欢迎群众监督,吸引社会参与,集中大众智慧,发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党的利益就会变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把政府行为变为全民共同的行动,党的事业就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及动能、热情和创造,体现了高度民主,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变为全民的事业,也因为获得全民的支持和参与,党的力量将用之不竭,党的执政水平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动善时——善抓机遇,加快发展。

    动,与“踵相通。《说文》: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日往来貌。水之凝固,一夜风霜卧成冰;冰之消融,春江水暖鸭先知。寒露为霜,日照为雾。洋流因季风方向、气压高低的变化而周流不息,潮汐候日月引力而涨落,民间谚语说:“初一十五两头平,早间平,晚间平。著名的钱江潮在八月十五日达到最壮观的景象——“铁马从容杀敌回。这些都是水“善踵的性征。水因时而动,守时守信守节,善于抓住机遇,抓住形势。水因时善动,动无患忧,动而无碍。水之静,波澜不惊,静默深渊;水之动,或潺潺或涛涛,或雷霆万钧,或上天入地,这是它在展示力量,在动态中寻找新的平衡,提升新的量级,择时而动,候势而出,在最佳的时空点上为万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在稍纵即失的历史机遇面前,领导者是抓住机遇,还是丧失机遇;是果断变革,加快发展步伐,还是固步自封,落后于时代潮流,这是新时期对领导者新的考验。全面提升治国理世能力,与时俱进,能踵善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经过风风雨雨的历史考验,从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和平建设和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自信、坚强的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水无常形,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世界上一些

执政党退出历史舞台的现象令人深思。当前,我国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腐败现象依十分严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也是各级领导者应当深长思之并着力践行的。

老子的《道德经》中,对从三皇五帝到西周期间凡二千多年的兴衰史进行了深刻总结,对道治、德治、人治(礼治和法治)几个不同时期的执政得失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提炼,对大化宇宙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作出了科学预言,对人类社会重新回归道德家园充满了期待。老子以及他的“上善若水思想,对中华文化和世界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对于人们从中汲取道德智慧、精神力量和科学方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对于当代领导者不断提升治国理政水平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也是深远的。

点击数:3923  录入时间:2011/6/2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