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以民为本篇之《执守大象、天下归往》

“大象”是什么?大象就是“道”。“执大象”是什么?就是得“道”。道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一个人要是得了道,就等于把握了这个最高的主宰,就可以利用它“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还有谁能不服从他呢?不仅谁都会服从它,而且谁也不会受到伤害,他自己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在山林里行走,不会遇到毒蛇猛虎,因为毒蛇猛虎也是道的产物,它们也畏惧道;在荒原里不会遇到狮子和狼,因为狼见了有道之人也会退避三舍;舟行水上不会遇到蛟龙,因为蛟龙也得遵道而行。道是宇宙万物的最高主宰,一个人得了道,天下当然会望风归顺。

    道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平凡得无处不在,你看不见它,摸不着它。它不以声色相挑逗,不以名利相利诱,更不会以武力相威胁,一切顺其自然,顺应万物,让万物按各自的规律生存、繁衍,一派祥和安宁。

    道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的平凡,但平凡不等于平庸。如果身为一国之君的帝王能够效法道的这种伟大与平凡,“以百姓心为心”,而不造作妄为,那么天下就会大治,老百姓置身其中,享受他的恩泽,歌颂太平,他一样会因为自己的平凡而变得伟大。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具有道这颗平凡而伟大的心,那么,他就能尊重老百姓,什么事都首先问老百姓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那么他就不会去搞那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如此,老百姓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税要交,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义务工要去做,大家吃得起饭,穿得起衣,盖得起房,看得起病,孩子上得起学,一家人和睦安康,这不是很好吗?

    所以,领导者要悟道,老百姓也要悟道。道像什么?道就像美妙的音乐,你要是领悟了它,你就会觉得它妙不可言,就像当年孔子闻韶乐,“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道就像人间的极品美味,异香飘缈,赶路的人闻到了它,会驻足而闻,忘记了自己还要赶路。

一句话,道要用心去体悟,不能用语言去言说,道要是用语言把它说出来就索然寡味了,那就不是道了。虽然你看不见它,听不到它,但只要你领悟了它,你将终身受益。由此可见,道是“大象”,“大象无形”。

天地万物都是道的产物,它们的发展变化都要遵从道这个根本大法,只要把握了道,我们就能洞悉天地之间的所有秘密,用它来治国,国家就会富强,用它来治理天下,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春秋是个混乱的时代,同时也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面对时局的动荡,有识之士纷纷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变革天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等诸子学派的“百家争鸣",各家各派虽然观点各异,但都希望早日结束这一混乱的局面,使天下归于太平。老子也没有置身世外,与当时诸子不同的是,老子并没有具体提出如何结束这一乱世,只是给统治者指出了一个方向,为老百姓绘制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

老子的方向说起来很枯燥,就是“自然无为”、“谦下不争”,顺应自然,让天下各国根据其生活习俗,居其地,制其产,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各安其境,互不打扰。这样,就无所谓摩擦,无所谓争斗。懂得了这个道理,就等于掌握了制御天下的纲纪大法,天下又有谁敢不服从这个纲纪大法呢?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执大象,天下往”。这是“谦下不争”的柔性智慧。因为不争,天下才争相归附它。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若非大智慧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会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帝明王。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繁荣的朝代之一,这种繁盛不仅体现在国家的强盛上,更体现在它对外来文化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包容上。唐朝初年,北方的突厥异常强大,经过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两代人的努力,唐朝最终打败了突厥。突厥势力溃散之后,一部分远迁中亚,另一部分则留在唐朝的统治区域内,而留在唐朝统治区域内的这部分突厥部族却成了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块心病。

从汉朝以来,中原王朝一直视周边少数民族为洪水猛兽,认为他们“非我族类,居心叵测”。所以,历代统治者大多实行非常残酷的民族政策,但这样做不仅没有能解决民族争端,反而使民族矛盾更加激化,以致酿成了“五胡乱华"的惨剧,中原地区蒙受战乱长达数百年。因此,在突厥人内迁之后,唐朝中央对于如何安置他们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坚持传统的惯例,主张将突厥部族分割成若干小块,分散到农耕区安置;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置之中国”花费巨大,而且容易激发民族矛盾,不如仍将他们安置在边塞,赐之以财货以乱其志,妻之,以宗女以结其止产。

    唐太宗接纳了后一种建议,允许归降的突厥人继续在原驻地居住,在那里设置地方自治政府,派遣官员进行管理,并任命原部族的首领在驻地或者中央为官。在唐朝中央及地方政府里,有操着不同口音的胡族官员,他们在中央及各级政府任职,与汉族官员同俸同酬,没有歧视,因此,他们对唐朝也就无所谓敌视。唐太宗的这一民族宽容政策,赢得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的归顺,很多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都尊唐太宗为“天可汗”,意即各民族共同的王者,他们主动来到长安朝见唐太宗,唐朝自此进入了“中国白安,远人自服”的盛世时期。   

    国与国之间贵在共存与互信,大国处理与小国的关系不是以大欺小,而是“执大象”,以道制御天下,只要做到了这点,就能“往而不害,安平泰。”即得到天下人的归附,国与国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不妨害,这样天下就安宁、和谐、太平了。

为国如此,为人也应如此。有些人白恃其强,不顾他人感受,继而做出一些有违做人之道的事情来,致使亲者痛,仇者快,众叛亲离,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而那些能够与人分享利害,以诚挚之心待人的人,不仅能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即使那些初次与他见面的人,也会对他产生一见如故的好感,他们遇事总会有人帮助,再难的事也能做成,再大的坎也能迈过去,这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点击数:3224  录入时间:2011/5/30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