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以民为本篇之《为官从政、切莫扰民》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道德经》第75章)。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说,老百姓之所以会感到饥饿,是因为统治者吞食的租税太多,因而感到饥饿。老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不按规律办事,胡作妄为,所以难以治理。老百姓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贪图享乐过度,让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不怕死。因此,那些不过分追求养生、不贪图享乐的人,要远远比那些贪图享受、奉养过度的人高明。

有这样一个幽默笑话:一天,肖伯纳在街上碰到一个富态十足的胖子。这胖子一看见肖伯纳那瘦不拉叽的样子,就想取笑他,于是对他说:“我一看见你就知道天下在闹饥荒。”可这肖伯纳是何等机敏的人,于是反唇相讥道:“我一看到你就知道天下人闹饥荒的原因。”

的确,天下之所以有人吃不饱,是因为有人吃得太多。所以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当官的“朱门酒肉臭”,“醉醇醪而厌肥鲜”,连家里的宠物都吃上了山珍海味,山林被搜刮尽了,老百姓的粮仓空了,如此作为,老百姓又怎么会不饥荒遍野,“路有冻死骨”呢?

一个国家之所以难以治理,原因在于统治者好大喜功,上行下效,大家都蠢蠢欲动,一动就乱套了。

老百姓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当官的追求养生太过份,太过奢侈,巴不得天下的衣服都给他一个人穿,天下的美味都给他一个人吃,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不怕死。不仅不怕死,而且还敢于和官府对着干,还要愤怒地质问官府,让官府明白招致民众的反抗是罪有应得。正如《诗经·代檀》上所写的那样:“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在任何社会,官和民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群体,一个社会不可无官,更不可无民。这两者是互相依存的。对于当官的来说,他们的职责不是做官,而是管理。怎么管理?就是不要忽视了对立的另一面——民众的存在,要顺从民意,体察民情,因势利导,该让老百姓做主的一定要让老百姓自己做主,要保证老百姓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后,能解决必要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娶得起媳妇,养得起孩子,读得起书,看得起病,生活有安全感,有幸福感。间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和谐整体。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官民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当官的老是认为自己就是当官的,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牧民”,把老百姓当牲口看,任意宰割,那么,老百姓就会发出这样的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揭竿而起,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把那些独夫民贼、贪官污吏一个个淹死。

    所以真正懂得为官之道的人,是不会过分去追求享受的,更不会动不动就扰民,他们与民同乐,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不贪不占,两袖清风,老百姓都拥护他,视之如“父母”,生前有勋业,死后有令名。

    老子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72章》)。老子在这里警示统治者,如果人民不畏瞑统治者的权威,那么可怕的事件就要降临了。不要逼使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的生计。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会反抗。因此,圣人只要求白知,而不自我张扬;只要求自爱,而不自以为高贵。因此圣人舍去后者(自见、自贵)而取前者(自知、自爱)。

    在这里,老子首先对所有的统治者提出了一个忠告:对待人民要宽厚一点。如果一味凭借恐怖手段,那么当人民不怕恐怖威吓的时候,最大的威吓也会不起作用,真正的危险也就来临了。说完了统治者不要用恐怖手段威吓人民,老子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低调一点,让老百姓生活的自在一些,不要去阻塞老百姓的生计,不要压迫老百姓,这样才不会有老百姓造反的情况发生。老子好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谏臣,向统治者善尽忠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老子开出了药方:只要求自知,而不自我张扬(自知不自见);只要求自爱,而不白以为高贵(自爱不白贵)。自知就是统治者有自知之明,有知识有经验,但不喜欢自我炫耀。自爱就是统治者可以爱护自己保护自己,但是不要高高在上,称王称霸,穷奢极欲,脱离人民。白知自爱的道理,不仅对于统治者适用,对于一般的领导者也很值得借鉴。

身为领导干部,自然是要与民众打成一片,深入民众之中。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是卓越的表率,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都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283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到湖南南部的桂东县准备接应朱德部队。镇上本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数百间店铺都在营业。可是当毛泽东带领红军到了桂东沙田镇之后,家家户户都店门紧闭,镇上也是空寂冷清。老百姓为什么会这样害怕呢?原来以前到镇上的军队都是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还曾经大肆宣传红军见屋就烧,见人就杀。人民受了惊吓,早就心惊胆颤,许多人还逃进了山林。19284月初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在一间破漏的小房子里夜不能寐,他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他想到人民军队的建设事关重大,队伍成份复杂,很多旧部队的官兵自然有小生产者甚至军阀习气,他们的纪律作风很成问题。部队中经常出现打骂士兵、偷鸡摸狗的现象,甚至在部队进入桂东,在一次抓土豪劣绅的时候,还曾经误烧了农民的房子,甚至有误抓老百姓的现象。

人民的军队要进行人民的战争,就需要人民的支持,也就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将几个月前曾经宣讲过但是未系统成型的军队纪律反复斟酌修改,写出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后来这项政策在革命战争进程中不断完善,成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此后又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

老子还说不要厌恶人民的民俗民风,也不要讨厌他们的生活方式,只有不厌恶人民的统治者,人民才不会厌琴他,因此圣人自知自爱,有更高的追求。身为共产党员,更要白知自爱,更要严格自律。

    歌德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对自己的清醒的认识是自我提升的必备条件。一个人若想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要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自我定位,敢于直面人生,正确清醒地估量自己。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连孔子这样的古代先哲都是在不断地自我反省,才逐步养成了自制自律、自尊白重以及自信自立的品德。

    英国大哲学家休谟是一位非常懂得白知自爱道理的人。他晚年退休后,每年能拿到1000英镑的退休金和版锐。早年,他曾经写过一部《大不列颠史》,是一本重印多次的畅销书。退休后,周围的人劝他再写续集,一直写到当代。休谟摊开两手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先生们,但我不想再写了,理由有四点: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懒了,太富了。”

    人们喜欢听好话,奉承的话,这是人之常情。可是,那就更需要人们具有自知自爱的品性。邹忌的故事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个品性。齐威王的大臣邹忌长得仪表堂堂,很受别人欣羡。与邹忌同城的徐公一表人才,也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上,邹忌起床之后穿衣戴帽,边照镜子边问妻子:“你看,我与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妻子走上前,帮他边整理衣服边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邹忌还是不太相信,因为徐公是城内有名的美男子,自己怕比不上他,所以就问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小妾连忙说:“当然大人比徐公漂亮多了。”

    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就陪他们聊天,想起昨天的事情就顺便问客人:“您看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公自然是比不上您。”

邹忌这样听大家说徐公真的不如自己漂亮,心里美滋滋的。可是,碰巧有一天城北的徐公来访,邹忌一看他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立刻怔住了。他不断地打量徐公,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自己,还对着镜子照了又照,觉得自己比徐公差远了。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就在思索这件事情,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何妻妾以及客人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后,终于想通了,妻子说他美是因为偏爱他,小妾说他美是因为害怕他,客人说他美是因为有求于他。受了别人的赞扬,还真的会认不清自我了。邹忌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齐威王,齐威王以此为鉴,也虚心纳谏了。

普通人不自知自爱,只不过影响的是个人。而领导者的行为关乎国家,关乎人民,倘若不自尊自爱,将会危害更大,它直接关系到为善从政的方式。只有自知自爱,才能正确处理与百姓的关系,不扰民,不害民,深入百姓之中,终将获利天下,对此,今天的领导干部不可不鉴。

点击数:2898  录入时间:2011/5/30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