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第2章)。亦即圣人处事了无形迹,圣人传出的是无声的教诲。圣人任凭万物自行发展并不去替它创始,任其生长而不培育,任其白为而不把持,任其成熟而不居功。正是由于圣人从不占有什么,所以才永远不失去什么。
老子《道德经》中经常提到的“圣人",其实就是处在上位的高明的领导者。老子认为,我们处处以圣人为表率,处处以圣人为楷模。但是圣人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圣人的表现并不轰轰烈烈,而是在无声无息中感化着人们,他从来不用粗暴的言行去阻止人们的发展,也从来不私自干什么,这就是圣人的品德,也是圣人的崇高之处。正是有了圣人的标准,我们才对自己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因此为官者居庙堂之高,自己的行为要有表率作用,身教胜于言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行不言之教”。
在古代,实施文治教化是为政者的任务,他们也经常肩负起这一重任。很多为政者的高尚品德素来为人称道,为人敬仰。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李离的掌管监狱案件的官员,有一次他在审理一件案子的时候,听从了属下的一面之词,致使一个人蒙受了不白之冤,最终含冤死去。等到真相大白之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就说:“当官的有高贵的,有低贱的,刑罚有轻的,有重的,况且这件案子主要是错在下面办事的官员身上,这不是你的罪过呀!”李离就说:“我平时没有与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并且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块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全部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会做得出来呢?”他没有听从晋文公的劝告,最后自刎而死。
李离没有因为晋文公规劝,免除了自己的责任,而是以身作则,主动地维护了法令的尊严与神圣,不能不让我们钦佩。在现实生活中,身为领导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又怎么会让下属严格要求自己呢?三国时期,曹操无疑是一位以身作则的表率。当时,曹操看到中原一带多年战乱,百姓离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下的意见,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屯田。很快,这些军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很多士兵并不懂得爱惜粮食,他们经常踩毁庄稼,曹操知道之后非常生气,于是就下了一道非常严厉的命令,规定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杀头。将士们都知道曹操军令如山,而且令出必行,令禁必止。此令一下,凡是行军经过庄稼地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有时士兵们看到倒地的庄稼也会将之扶起来。有一次,曹操率领将士们去打仗,那时候正是小麦将要成熟的时候,曹操骑马看见一望无垠的麦田,心里十分高兴。正在行进途中,突出路旁的杂草丛中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被突如其来的情况惊着了,嘶叫着奔跑开来,一直跑进了附近的麦地里。等到马镇静的时候,地里的麦子已经倒了一大片。
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就把执法官叫来,十分认真地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你就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执法官犯难了,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谁若踩坏了庄稼,就要治死罪。可是,曹操是主帅,怎么能治他的死罪呢?想到这里,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那怎么能行呢?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么法令还有什么作用呢?何况踩坏庄稼的法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都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执行呢?”
执法官还是认为丞相的马是因为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并不是有意踩毁庄稼,所以不必处罚。曹操坚决不同意,认为若是大家都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免去处罚,那么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所以谁都不能例外。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呐!”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沉思了一会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束头发。
曹操能够在历史上赢得不少威名,与他以身作则,严格执法,“行不言之教”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他的带领之下,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同样在现代,邓小平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的事迹也激励着人们。20世纪30年代,邓小平在瑞金担任县委书记,当时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生活日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人们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阅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缩到小腿肚子上了,就问:“邓书记,您可以不用挽裤腿了。”说完就呵呵地笑了起来。邓小平认真地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了,虽然短了一些,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的话逗得小吴咯咯直笑。事实上,邓小平作为县委书记并非连一条新裤子也买不起,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邓小平不希望自己搞特殊化,那条裤子也是他当时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的时候才舍得穿。时间久了,裤子的边角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上去,时间一长,裤子自然就变短了。小吴扫完地后,又走过来问:“邓书记,您那条花格子毛巾都用了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已经不成样子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诀窍吧。”邓小平笑着说:“你以后看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几天后,小吴看见邓小平洗脸的时候不是拧毛巾,而是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用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阵惭愧。于是,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只会依靠权力来影响他人的领导干部,远远不如能够用自己“不言之教”的魅力来影响他人的领导干部。权力的影响是一时的,魅力的影响却可以永久。季羡林先生就是一位富有魅力的人。20世纪80年代,季羡林担任北京大学的副校长。但是在平日里,他衣着平常,经常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圆口布鞋,提着一个50年代生产的旧书包,从外表看,更像一个工友。一次,北京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一位新生不认识季羡林,对他说:“老师傅,麻烦你帮我看一下行李,我去办入学手续。”季羡林点点头,很负责地在那里守了一个多小时。等开学典礼的时候,季羡林坐在主席台上,这位学生才大吃一惊,原来给他看行李的就是季羡林副校长。
季羡林平易近人,受到北大师生的普遍敬仰。在校园里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季羡林走着走着,忽然有一辆自行车停在面前,一位学生模样的人下来问道:“您是季羡林教授吗?”季羡林点点头。学生说:“季先生,我没什么事儿,我只想当面说一句,我敬佩您。”
说完,登车离去。类似向季老致敬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是“不言之教”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