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自然无为篇之《师法天地、顺其自然 》

   老子倡言师法天地,顺其自然,在他的笔下,道的本质特性就是顺其自然。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大曰逝,逝日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亦即有一个浑淆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它既无声,也无形体。它独立长存而不衰竭,循环运行而永不止息。它可以看做是天地万物的大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姑且把它记作为“道”。勉强命名称之“大”。而大的意思是能够消逝得无踪影,消逝得无踪影就是伸展遥远;伸展遥远就是又返回到原地。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此四大,而人只是其中之一呵!人要效法大地的任自然精神,地要效法天的任自然精神,天要效法道的任自然精神,道则随从它内在的自然精神。

在现时生活中,能够把握顺其自然真谛的优秀领导干部不在少数。200924,一位优秀的组工干部,中共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因患脑动脉瘤,猝然去世。在向遗体告别那天,许多人自发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我们常说,看一个人,不仅要看生前的风光,还要看他死后的评价。前来送行的人说:“我们准备了500朵白花,不够!1000朵,不够!1500朵,还不够!人们呼唤着他的名字,传诵着他的事迹……”

王彦生是一位政绩出众的领导干部,和他共过事的人说他“干工作很有一套”。翻开他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在涉县,他建立了“村支部书记功绩榜”;在曲周,他开创了公开选拔任用干部的先河;在丛台区,他推行街道“大工委”体制改革;在他担任组织部长的11年间,一大批干部凭实绩、靠德才走上领导岗位……

在王彦生的办公室里,挂着他的座右铭:“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他去世后,邯郸市委书记这样评价他:“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官,他用他的实践践行了这个座右铭……”

    “凡事顺其自然”,这是一个根本,做到了“顺其自然”,就不难做到后面的“五然”。“顺其自然”这个观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干百年来,影响了无数优秀人才。最早提出“顺其自然”观的,就是老子,“顺其自然”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准则,接近于老子的最高观念:道。

我们读一下《道德经》,就会有这样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老子是站在天空中与我们对话,我们在仰视他。他看得那么远,看得那么透,不是一般人的境界能轻易达到的。这与孔子不同,读孔子的著作,仿佛孔子就站在我们身边说话,子所说的那样富于玄思。因此,孔子的话是那么切近实际,真不像老我们要体悟一下老子所说的大气象平平淡淡,没有刺激,也没有诱惑,看着也不华丽,听起来也不悦耳,可是就这个大气象却是经得住使用,经得住考验,这些还真是老子的独到见解。抓住了大气象也就抓住了老子所说的那种顺其自然的状态。

    《道德经》中喜欢谈论“道”。“道”是什么东西呢?老子本人也没有明确地给出一个答案。哲学家们从哲学的高度作出了很多解释,但是离我们生活又太远了。我们谈论历史的时候,有时候会说到某某皇帝是个“有道明君”,某某又是个“无道昏君”,这里的道,和老子讲的“道”有些是相似的。从做事的角度出发,“道”可以说是领导者首先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工作中遵循的一种规则,一种态度,一种方式,它可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事情做好。这就是“顺其自然”的道理,在治事上,这是一种谋略;在为人上,这是一种心境。

    老子追求一种天下太平的生活,说白了,谁不愿意天下太平呢?天下太平了,人民生活安定,国泰民安,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国泰民安并不是自己的任务。然而,治理一个国家和治理一个组织、一个单位的道理是相同的。老子这些话对不同层次的领导者都是适用的。老子所说的“执大象”,其中的“大象”就是“大道”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领导者要能够呈现出大的气象、大的形象来。有这样的气象,也就说明为政者的心胸有多么宽广,为政者的境界有多么高远。

在美国的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失败者”,有人专门统计了他的“失败业绩”:

21岁,做生意失败;

22岁,参加竞选州议员落选;

23岁,做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悲伤得几乎自杀;

34岁,参加美国联邦众议员竞选,落选;

36岁,参加美国联邦众议员竞选,再度落选;

47岁,被提名副总统候选人,落选;

49岁,参加美国联邦众议员竞选,三度落选。

他的遭遇,如果换成一般人,也许发生上两三次就放弃了,从此过上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然而他却能够顺应这些遭遇,或者说是“顺其自然”,一次次地失败了再来。终于,在53岁那年,他当选为美国的总统,而且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林肯没有读过《道德经》,但是却掌握了“顺其自然”的真谛,终于创造了一个出身草根阶层者的奇迹!人生和事业上的不幸,没有能够打倒他,而是在他“顺应接受”而不是“逆来顺受”的心态中被轻轻化解。

林肯在担任总统期间,也常常有这样的表现。对于曾经的政治对手,林肯把他拉入自己的内阁,发挥他的特长;对于战场上的逃兵,林肯一次次地赦免,不愿意看到这些年轻的生命因为一时的怯懦而被结束;对于战败的敌人,林肯概不追究,有的还量才录用。林肯的作风,真正达到了“执大象,天下往”的效果。

老子还经常说要无为,又要无不为,这不矛盾吗?实际上,老子说的无为,并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就是顺着事物发展的状态去做,不是让你碌碌无为。大家都熟知“萧规曹随”的故事。

    曹参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在秦朝的时候曾经在沛县看守监狱。后来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刘邦称帝之后,论功行赏,曹参名列第二,功劳仅仅次于萧何。因为曹参德高望重,刘邦就把他派去辅佐自己的长子齐王。他刚到了齐国后就发现这里在经历了秦末战乱之后一片破败,国库空虚,人口也所剩无几。曹参立刻意识到,面对这个烂摊子就应该让老百姓摆脱苦难,让他们休养生息。以前在马上得天下,现在情况变了,不能再在马上治天下了。他立刻召集一批德高望重的老者以及有学问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可是召集来的人太多了,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意见,曹参还真是无所适从了。就在这时,他听人说胶西的盖公擅长黄老的“无为而治”、颇具治国才能后,非常高兴,迫不及待地去拜见盖公。盖公看见曹参这样诚心诚意,就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国家的情况如此,最好是采用清静无为的做法”。那究竟该怎么做呢?盖公解释道:“只要上头官府清净,不生事扰民,那么下面的老百姓就自然会过上安定的生活了。老百姓安定了,社会也就自然发展了,国家也就能治理好了。”曹参听后非常高兴,对盖公自是钦佩有加,当即决定把他安顿在齐国,还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给他居住,这样就可以随时询计问策了。就这样,曹参在齐国为相九年,采用“无为而治”的做法,不许官员扰乱百姓,对于那些做坏事扰民的官员则是严惩不贷,老百姓非常满意,社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惠帝的时候,老丞相萧何病危了,在临死的时候惠帝亲自探望询问:“您死之后,谁是最佳的丞相人选?”萧何毫不犹豫地说曹参可以担任。当曹参得知萧何去世之后立马收拾行装,并告诉周边的人说要回去当丞相。果不其然,不久使者来到齐国让曹参回去任职。他临行之前还特意嘱咐齐国宰相的继任者说:“对齐国管理监狱以及市场的办法,千万不要随便更改,否则就会出乱子。”

曹参回到朝廷担任宰相之后,还是继续遵循他在齐国的政策,并要求属下对萧何所制定的法令政策全盘遵照,一点也不要变更,之前的官员也各司其职,对他们该处理的事情也不横加干预变动,朝廷中君臣一时相安无事。倒是在官吏的任免上,曹参选了一大批老成稳重的人,把那些能言善辩、舞文弄墨的刀笔吏都一概撤去。他整天喝酒聊天,看似无所事事,很多官员对此不理解。这样,朝廷的大臣们坐不住了,他们看见新来的丞相整天这样混日子,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问,非常着急,干脆亲自到丞相府来拜见,趁机提出忠告。曹参自然知道他们来此的目的,就邀他们一块喝酒,根本不给他们谈国家大事的机会。后来,这些官员逐渐明白了曹丞相的苦心,也照章办理事务,不再节外生枝了。

曹丞相的同僚们理解了,可是刚即位的皇帝不理解了,他就让曹参的儿子曹密回去探探口风,意思是说现在皇帝年幼,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需要丞相辅佐。可是丞相却只知道每天喝酒,怎么能处理政务,安抚百姓呢?谁知曹密不问则已,一问曹参就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后竟然将之暴打一顿。曹密挨打之后就回去向惠帝诉苦,结果惠帝更是莫名其妙了。第二天就专门把曹参留下问他为什么打儿子。当听说那是皇帝派去问的,曹参立刻跪下,然后就打了个比方,问惠帝比起汉高祖来怎么样,惠帝说比不上。曹参又问惠帝自己与萧何丞相相比如何?惠帝觉得曹参也比不上萧何。于是,曹参就语重心长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继位守业,更应该遵照先帝意愿,恪守职责,遵照先前成例办理。汉惠帝恍然大悟。曹参为相三年,政策一无所改。

随着时代进步,“萧规曹随”早就成为保守僵化的代名词,可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曹参能够顺其自然,充分发挥黄老之治的功用,休养生息,未必不是妥善的做法。像曹参那样的丞相,能够虚心接受盖公的意见,明白师法天地,顺其自然的真谛,看似无为,实际上是真的无不为,实在值得当代领导者学习。

点击数:5607  录入时间:2011/5/25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