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尊道贵德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各级领导者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推动廉洁从政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弘扬尊道贵德精神,遵从领导工作中符合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老子对“道法自然”的阐释和后世道家的身体力行,形成了中国古代领导之道中影响深远的尊道贵德精神。这种尊道贵德精神以“道法自然”的思想为起点和基础,并自始至终贯穿这种基本精神,且受制于这种基本精神。老子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就深刻意识到,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人类社会同样是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部分。“道”本身自然而然,以自然为自身行为的根本法则。“道法自然”是说“道”以自然为归属或本性,它既没有为什么,也不存在为什么,一切都是自自然然,法尔如是的。落实到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实际运作中,“尊道贵德”精神要求各级领导者把遵从道视为自己天性的自然,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在自然的状态中把握和体悟“道”,不要有什么功利或非自然的目的,不能把尊道贵德当做一种谋利计功的手段。鉴于此,在领导工作中,要善于认识和遵从领导工作中符合规律性的东西,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趋势中把握领导规律,优化领导环境,实现领导目标。
其次,把握尊道贵德内涵,放大领导工作中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由老子所阐释的尊道贵德内涵不难看出,他是以尊道贵德为基本的价值视角和理论基点,充满着对道和德的崇拜与敬畏,要求人们从内心深处树立起道德的权威,学会按道德的法则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德是道的具体表现和功能效用,是每一具体事物包括人类得道而成的本然之性和发展动力。道衍生万物,德又积蓄万物,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尊道贵德突显了道德的权威、尊严和价值,要求人们把讲道德视为一种内在的义务,不以讲道德去谋取功名利禄或物质财货。它的价值导向只能是道义或义务,而绝不可能是功利或目的。
既然“德”是“道”的具体表现和功能效用,其价值导向落脚在领导者的道义或义务上,那么,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在注重权力人格修养和权力义务修养的前提下,要注重加强非权力影响力。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领导者的权力是一种影响、引导被领导者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是职务带来的强制性影响力与非职务带来的非强制性影响力所形成的合力。新时期的领导工作面临着三大转变,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向知识转变;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层级领导向网络领导转变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向现实力量转变。这三大转变,既促进领导者用信息指导、引导工作,又促进领导者借助知识的流动进行双向沟通,扩大被领导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还促进领导者的用权方式转变为对知识和信息的运筹。这都要求领导者放大非权力性影响力,善于把权力转化为“情、理、法”融为一体的科学加艺术,也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创新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用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目标为导向,以此作为“情、理、法”有机融合的思想基础。同时,把中国优秀文化尤其是老子道的实质内涵的基因移植于现代领导之中,运用当代柔性领导模式,以柔克刚,以先进的领导理念和科学知识引导人、感化人、塑造人。
再次,实践尊道贵德主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老子主张处厚居实,向往博大宏阔。他崇尚真朴本然的道德,并不意味着他所追求的道德是一种单一浅薄、无什么内涵的道德。事实上,老子所论及和探究的尊道贵德本身是内涵丰富、奥妙无穷的,它集高远广大、平实简易和精湛深幽于一体。道德的追求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尽头,不同时代的人只能近似或相对地把握和体悟道德,在道德的追求和修养上总是呈现为不足或不圆满状况。因此,老子告诫人们应当虚怀若谷,谦卑为怀。薄而不厚、华而不实向为老子所鄙视,他认为人们修道立德,就应该效法天地万物,既自强不息又厚德载物,以刚健的精神律己自为,以宽厚的胸怀待人接物。他在强调“修之身”、“修之家”的同时,又强调“修之乡”、“修之邦”、“修之天下”,治国理世者的德行也随着修养层次的提高惠及的范围越来越大,而至于“乃真”、“有余”、 “乃长”、“乃丰”、“乃博”。在老子看来,和谐境界的实现,人本精神的高扬,忧患境域的摆脱,道德素养的提升,无一能够离开领导者投身现实、奋发进取的努力和作为。道德修养或道德实践即通过修身或自我改造以达其“内圣”目标;社会政治实践即通过事功或社会改造以达其“外王”目标。“内圣”有赖于“立德”,即注重自我身心修养以挺立道德人格;“外王”有赖于“立功”,即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以挺立政治人格。如此,便能够在修身立德基础上,推动人类道德文明的不断进步。
在现代领导工作中吸取老子修身之道精华,实践尊道贵德主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要能干,不做庸者。领导者有无才能,能干不能干是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头上只有一顶“乌纱帽”而缺乏真才实干精神的领导者,在被领导者中肯定是没有多大影响的。具有真才实干的素养,就必须加强学习。领导者如果不在思想理论的学习上,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走在前面,就无法组织和带领被领导者,就不可能能干。二要实干,不做懒者。“勤于行则事治,勤于思则理得”。领导者必须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有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意志与品德。哪里的领导者精神振奋,积极肯干,那里的被领导者就朝气蓬勃,敢打敢冲,工作就充满生机,成绩显著;反之,哪里的领导者斗志消沉,无精打彩,那里的被领导者就萎靡不振,畏缩不前,工作就无起色,甚至问题成堆。要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意识,在为被领导者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奋斗中实现领导者的人生价值。三要敢干,不做懦者。要不辱使命,不忘责任,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中流砥柱,而不随波逐流;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势束缚,有破有立,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干前人从未干过的事。形成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的社会氛围,以及支持干的,带动看的,惩罚捣乱的领导环境。
复次,弘扬尊道贵德精神,悟道体道,重视“养德”。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那么,什么是领导者的“德”呢?领导者的“德”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要诚。一是对党忠诚。要做到心中有党、口上有党、事间有党。心中有党就是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把党的路线方针奉为奋斗方向,把党的纪律尊为行动规范;口上有党就是要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做党和人民群众融通的桥梁;事间有党就是要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执行政策,遵守规定,不徇私舞弊。二是热爱人民。要经常下基层,听民言,解民忧。三是敢做真我。现在,官场流行“多做少说,只做不说;见不对,人说咱不说”,“下面可随便说说,会上一定不能说,让说也不说”,“好话说,伤人话不说,对自己没利的坚决不说”。这些“潜规则”的流行使得很多领导者人格分裂,见到不对想说不敢说,看见装没看见,党内民主被践踏,决策因缺乏必要的程序而丧失科学性,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工作屡屡失误。诚实对领导者个人来讲就是要堂堂正正做真我,敢于说真话、较真劲,在原则和关系建设发展的问题上能够挺身而出。
二要善。一是畏世。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尊重客观存在,遵守自然规律,不奢求,不妄动,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清楚社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知道无此无彼,无他无我,对组成社会的每一个人,无论长幼尊卑都要善待。二是孝长。不仅要对自己的父母常怀感激之心,对革命先烈常怀感激之心,而且要对身边的老同志常怀感激之心。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发挥余热、安享晚年。三是怜弱。对弱势弱小有无同情之心,看到苦难有无怜悯之意,最能检验一个人是否有善心。如果面对罹难的愁容心冷似铁,对乞怜的眼睛麻木不仁,那么此人定是心中无善的,而一个无善的“恶”人,是不可能当一个好官的。怜弱,就是要求领导者眼睛始终盯着社会底层,用心体察百姓疾苦,详细了解群众诉求,见到困苦要心存愧疚,想到责任,继而发奋工作,主动靠上去解民忧、济民困。
三要礼。一是遵法纪。法制、纪律是社会最基本的秩序规范。遵法纪就是要求领导者自觉做到尊法重法,学法用法,维法护法;自觉遵守党纪党规、政纪政规,谨遵职业操守。要将党纪政纪和职责要求升华为性格特质,用党员的先进形象影响和带动身边人,推动法制进程,促进文明进步。二是明事理。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优良传统和基本作风。明事理就是要求领导者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物的真相负责,自觉做到不屈权势,不迷利诱,不丧原则,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三是行义气。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有选择地与一部分人建立起比较深的感情,成为朋友。交友是思想外化的过程,观察一个人交友可以判断他的志趣追求;朋友是一面镜子,解析一个人的朋友,可以洞察他的境界素质。领导者在交友中要做到两点:坚持原则,有所选择。坚持原则就是要坚持有利于学习,有利于修养,有利于工作;对上不献媚,对下不耍淫威;遇富不趋,见贫不散;坚持五湖四海, “周而不比”,多与基层群众交朋友。有所选择就是要把交朋友当成大事,于私,它关系工作质量、学习取向和家庭和谐;于公,它关系党的形象、政府威信和国家安定。要多交诤友、智友和贤友,不交酒肉朋友,拒交黑恶朋友。
四要廉。廉的对立面是贪。要想廉洁必须戒贪,而戒贪抑贪须有高尚追求。领导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摒弃“千里做官,为了吃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等错误思想,信念坚定,心无旁骛,在“先忧后乐”的奋斗中求得人生的最大价值,享受奋斗的乐趣。一些领导者之所以腐化变质,是因为尚没有建立起来十分有效的拒腐防变机制。建立这样的机制需要民众参与,需要法律保障,需要媒体监督。但对领导者个人而言,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到自警和白省。要经常向上看,铭记头顶高悬的法律之剑、党纪之剑、道德之剑;要经常向后看,审查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说过的每一句话、办过的每一件事;要时时向下看,看自己地上的影子歪不歪、读部属的眼神疑不疑、辩百姓的目光蔑不蔑。检点言行,校正方向。想想“当官为什么,能为百姓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让自己的内心始终清明干净,从而自觉做到不迷权、不贪财、不玩物、不重色、不丧志。
五要勤。一是勤于思。做一件事情,就其途径、方法而言,都有个上、中、下三策,只有用心琢磨,悟出门道,会用“巧劲”、走“捷径”,才会事半功倍,有所创新。领导者勤于思,就是要把主要心思用到工作上:看昨天的任务完成得怎样,有何长短;想明天有什么事情要办,如何打算。更重要的是把精力用到今天,对照计划看工作进度,比照要求看完成质量,仔细想想当前状态下有什么矛盾、问题,需要什么条件、措施,自己应怎么做。每到一个时间段,都要及时总结,归纳经验教训,查找缺点不足,分析成败原因,研究制定对策。要通过思考达到避误就正,避曲就直,提高质量、效率,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的目的。二是善于学。现代社会信息高速流通,技术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只有不断纳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作为领导者,要学政治。始终跟上发展形势,遵循正确路线,由内而外坚定自己的党性。要学专业。熟悉所从事工作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能够通观全局;根据工作和兴趣,选准一个方向进行钻研,争取有所建树,成为专才。要通古。做到辨糟粕而弃,取精华为用;奉史为师,析古知今,知成知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成为一个有文化层次、有涵养深度、有高雅情趣、有较高道德水准的人,一个视野广阔、胸怀宽广、眼光独到的人,真正把工作当事业,竭诚奉献,成就卓越。三是精于事。党的事业集成于事,政府施政体现于事,日常工作维系于事。干不干事,如何干事,事干得如何,映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说明一个人的觉悟和水平。人民群众就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情来检验领导者、认识我们党的。四是乐于行。领导者应自觉地从层层下指示、级级报假情、大会套小会、材料出政绩的官僚主义和浮夸作风中走出来,主动下到企业、社区和乡村,真正融入群众,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品德修养。要人到察民态、心到体民情、办到解民难,积极宣传和教育群众,带领大家致富、发展,树立党的威信。要一切围绕群众利益,围绕党的威信,避免哗众取宠,捞取个人荣誉。
领导者的品德汇聚成党性,党性衍生出党风政风,党风政风引领民意民风,而民意民风映照国运,预示兴衰。领导者“养德”深厚程度关系到事业的发展,领导者品德的高下关系到民心向背,不可不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