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尊道贵德篇之《以史为鉴、不走极端》

老子说过两句话,第一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1 4章)。第二句“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道德经》第30章)。第一句说的是以史为鉴,第二句说的是不走极端。

先看以史为鉴。西方有一句古老的名言:“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出生以前的历史,那就永远长不大。”清代名臣曾国藩进入仕途后不久,向他的老师唐鉴请教“经济"(指经世致用)的方法,唐鉴告诉他:“经济不外读史。"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人们无法事必躬亲,前人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恰恰是我们今天的宝贵财富。大家都熟知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人们在知识的累积当中进一步探索和揭示自然的奥秘,然后再总结出新的知识,指导着我们向新的目标迈进。

我们都知道,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从天文学开始的,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早在一千多年前托勒密就提出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并且这种学说还被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所掌握,进而成为压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可是,托勒密的学说日益在现实中受到挑战与怀疑,就在文艺复兴时期,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观测,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进而提出了日心说。这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以及科学史上的巨大进步,开阔了人们长久以来被蒙蔽的视野。哥白尼的发现,正是由于前人在科技以及思维上巨大进步的推动。

19世纪,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定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可是人类技术的进步已经不能满足于在地球上的发展,还要在太空上操作,牛顿的三大定律也就满足不了这一需要了,因此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科学史上的进步无不彰示着人类在知识积累以及历史经验上的进步,这些都浸透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道理。

同样,老子说“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也就是拿着过去的道理以及之前治理国家的宝贵经验,来治理当今天下,这就叫遵循“道”的规律。唐太宗李世民从小就喜欢读书,早年东征西战,显露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当他看见农民起义烽火连天的时候,就想举起反隋的大旗,于是就劝说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挥师长安。关中战役时,他身先士卒,居高临下,一举击败隋军,名声大震。随后陆续平定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位,创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他的统治时期被后代史家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经常与大臣们讨论怎么样治理天下,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因为他曾经亲身经历隋朝的灭亡,对此有切身体会,时刻以隋朝的灭亡为戒。唐太宗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他非常注重选举贤能,一再叮嘱身边的大臣,要他们善于发现人才,选贤荐能。他特别重视县令的选择,因为县令是民众的直接接触者,他们的优劣关乎着国家能否知晓老百姓的状况,而且也直接关乎着百姓的生活安定。因此唐太宗发布命令让五品以上的官员保举能够胜任县令的人,而各州的刺史则是他亲自选拔的。

唐太宗还不问人才的出身与背景,他手下的很多大臣有的是来自隋朝的旧臣,有的是反对过他的农民起义领袖,就拿魏徵来说,他以前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他甚至曾经多次建议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是,玄武门事变后,由于魏徵高明的政治见解,李世民就果断地任用他,并且还提拔为光禄大夫。

唐太宗以从谏如流著称,他的大臣大多能直言进谏,他也经常重赏敢于进谏的官吏。630年,唐太宗在国家经济有所好转的时候就打算修复洛阳的乾元殿,以方便自己巡游,这时给事中张玄素坚决劝阻,进谏说:“当时皇帝攻破洛阳时,就是看见乾元殿太过于奢华而将其拆毁,如今又想仿效隋炀帝,重蹈隋炀帝的覆辙,耗费亿万,这不是比隋炀帝还要残暴吗?如果皇帝一定要修缮乾元殿,那么这与历史上的君有什么两样呢?天下就要大乱了!”唐太宗被这种敢于直谏的精神感动了,张玄素振聋发聩的话令他如梦初醒,果断下令暂时停止修复乾元殿。向唐太宗进谏最著名的就是魏徵了,他曾经进谏一百多次,传为佳话。就在魏徵死后,唐太宗还说出了一句非常令人警醒的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如今魏徵已经去世了,我丢失了一面宝贵的镜于。”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自己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是分不开的唐太宗亲身经历过隋朝灭亡,可是历史上的许多人并没有这种直接的经验,那怎么办呢?那就要多读史书。记得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曾经耗费十几年的精力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巨著《资治通鉴》,为什么叫《资治通鉴》呢?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也就是说借鉴往事的经验,能够得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部书问世以来,帝王将相视为治道之典,览而阅之,点评批注者不绝如缕,都想从中获得宝贵的历史经验。

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是党内公认的读史大家。据毛泽东身边的于作人员回忆,仅仅《资治通鉴》一部书,毛泽东就读了l 71958年,128,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读历史的人不一定是宁旧的人”。他重视学习,研究历史,从历史中总结成败的经验,目的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优秀历史遗产,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为现实服务。

毛泽东读史的一大特点是善于总结。1938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可以说,善于向历史要经验,是毛泽东伟大思想的主要来源。

老子所说一定要善于向历史要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善于了解历史的人,善于把握历史规律的人,善于避免历史上同类的错误发生,进而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上创造出时代的辉煌。

再看不走极端。在老子看来,事物发展强大了,必然会走向衰老,因为这违背了道,不合乎道。从这一点上看,老子对世人提出了一个劝告,不要做强者,更不要恃强凌弱。居上位者或者成功者,不要总是炫耀自己的成功,也不要骄傲。要有这样的一种心态,那就是成功了,觉得自己也是不得已。否则的话,“物壮则老”,当你觉得自己最强盛的时候,它也就“老了”,就要走向衰亡了。

翻开历史,因为强大,反而走向衰亡的例子可以说史不绝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德国的军力堪称当时最强大的。德国军队以令人迅雷不及掩耳式的闪电战,吞并捷克,占领波兰,然后挥师北进,迅速占领了丹麦、挪威。在法国,德国越过马其诺防线,欧洲强国法国也沦陷了,欧洲大陆上的英国军队仓皇撤回英伦三岛。从那个时候的形势看,德国大有称霸世界之势。

但是,法西斯纳粹不得人心的做法,在战场的西线,遇到英国人民的英勇抵抗,无奈地选择了退却。在东线,遭到苏联人民的奋起反击抗争。仅仅六年时间,曾经横行一时的德国军队,就迎来了覆亡的命运。纳粹头子希特勒绝望地自杀在了柏林,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法西斯横行一时。它全面侵略中国,侵入东南亚,攻击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在中国战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不少国人悲观失望,甚至有人抛出了“亡国论”。而一些不了解国情的人,则抛出了“速胜论”。毛泽东针对这两种论调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认为,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以及组织力在东方都是一流的,它虽然能够得到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是这些力量比起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来说,还是比较小的,他们失道寡助,整个抗日战争是旷日持久的战争,但是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毛泽东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预言,强横一时的日本法西斯在盟国的打击下,很快就节节败退。1945815,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宣告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

仔细研究一下,二战期间的德国、日本都是很强大的国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它们却以自己的强大,视世界人民于不顾,妄图凭借一国之力,称霸全球。但是,最终还是没有逃出老子所说的“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亦即由于“非道”,终至灭亡的命运。

那么,这对于领导者,又有什么启示呢?在社会中,领导者掌握着权力,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强者”。但是老子告诫这些握有权力的强者,不要炫耀自己的权力,不要期望通过权力的强制力来压制别人,称王称霸。要本着谦虚低调的态度,去行使自己的权力。多为在下位的民众考虑,否则当一个人“强大”到一定的程度,也会做出“非道”的事情来,最终遭遇“物壮则老”的命运。

元朝时期,著名大臣彻尔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平章政事,在福建行省任职。他到任之后,严肃法令,当地的老百姓很快就安定了。不过令人头疼的是,这里的强盗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作乱,彻尔决定平定他们。于是,他就亲自率军围剿。但是,彻尔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不能一味求胜,不能损坏庄稼,更不准骚扰百姓。昂扬武威,却不攻打,白天合围山中,晚上在野外住宿,军队纪律非常严明,并且显得从容不迫。很多叛贼想来探听究竟,彻尔就好酒好肉地伺侯,还趁机开导他们说:“在此之前,是因为你们不能忍受贪官污吏的骚扰,因此才被迫到这里居住。现在若是能够回去种地采桑,就是良民百姓了,我怎么还会给你们扣上谋反的罪名呢?这不是给你们的家庭带来不幸吗?”说完就放他们回去了。那些强盗闻知彻尔这番话之后,就纷纷出来,再也不当强盗了。强盗头子一人逃跑之后,被他的同伙绑到军中,彻尔只杀了他一个人。

从此之后,这里方圆千里之内,再也没有匪盗的骚扰了,彻尔也可以安心地在公堂中签署文件办公了。彻尔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做法就在于他了解强盗们的苦衷,得知很多人当强盗是因为不得已,而不是愿意当强盗。历史上的多数起义和造反,都是因为迫于威压,人民铤而走险,如果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民自然会明晓其中的道理。若是一味地采取骄横的围剿做法,不仅很难平息叛乱,反而会愈演愈烈。

在现实中,有专家提出了一个概念——“一把手综合症”。所谓“一把手综合症”,指的是领导干部担任“一把手”以后,因为权力失去有效制约监督,出现了独断专行的综合症状。“一把手综合症”的最基本症状是独断专行,就是说领导干部太强势了,表现为“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一把手”在未提拔之前的为人为官都是比较谨慎的,他们之所以能当上“一把手”,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工作实绩。但是到了“一把手”这个岗位上以后,由于权力大了,环境变了,如果其为人为官的准则也相应发生改变,那么就可能患上“一把手综合症"。对于这样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对照党纪国法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检讨自己,另外也不妨想想老子所说的“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点击数:3590  录入时间:2011/5/25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