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暠 ( 三五一——四一七年 ), 宇玄盛 , 陇西狄道 ( 今甘肃临挑县南 ) 人。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创建者。
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十六世孙 , 聪敏过人 ,『少而好学 , 通涉经史 , 尤善文义』。又擅长诗文。性情沉静 , 处事果断 , 待人宽和 , 有器量。年长又『颇习武艺 , 诵孙吴兵法』 , 练就一身超群的武艺。
北凉段业神玺二年 ( 三九八年 ), 李暠任北凉效谷 ( 今甘肃敦煌市西 ) 县令 ,在任期间 , 政绩显著。次年 , 适沙州刺史孟敏病死 , 州人推李暠为敦煌太守、宁朔将军。北凉王段业审时度势 , 为卵翼就范 , 拜授李暠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 , 领护西胡校尉。东晋安帝隆安四年、北凉天玺二年 ( 四○○年 ), 段业改任索嗣为敦煌太守 , 以代替李暠。李暠闻讯震怒 , 逐走索嗣 , 并对段心怀离异。段业慑于李暠势力日益强大 , 不敢加罪李暠 , 将索嗣斩首 , 反而加封李富为持节、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同年十一月 ,晋昌 ( 今甘肃安西县东南 ) 太守唐瑶 , 联合六郡 , 拥立李富为大部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自立为王 , 建年号『庚子』,建都敦煌 , 置百官 , 封爵位。史称『西凉”。
李暠建立的西凉政权 , 是一个汉族政权 , 他以维护正统的面貌出现。曾两次派使臣向偏安建康 ( 今南京市 ) 的东晋王朝进表称臣。为了开拓疆土 , 统一河西 , 曾派遣从事郎中宋繇东伐凉兴 ( 今甘肃安西县西 ), 遂尽有玉门以西各城池。又亲统骑兵两万 , 东『略地至于建康 ( 今甘肃高台县西北 ) 』,西面『鄯善前部王遣使贡其方物” ,并一度战败北凉沮渠蒙逊 '' 疆域有所扩大。为富国强兵,李暠励精图治,在玉门关、阳关一带屯田,广田积谷。西凉建初元年(四○五年)九月,西凉都城由敦煌迁至酒泉后,李暠更加修明政治,设置百官,大赦境内,使百姓乐业, 国势更强。与此同时,他还训练精兵良将,威逼建都张掖的北凉王沮渠蒙逊;并派宋舔辅佐其子坐镇敦煌,安内输前。
李暠敬贤纳士,知才善用,兴办教育,重视文化。在敦煌县南门外,临水建堂,名『靖恭堂』,『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还『亲为序颂,以明鉴戒之义』。他常集群臣于靖恭堂,『以议朝政,阅武事』。还在敦煌修建泮宫(学校),聘名儒任教。『增高门学生五百人』。设史官,以专司记载国家要政大事、民间饥寒与寨修国史、地方史志,使传统文化遗产在西北一隅得到了保存和发扬。一时群儒云集于西凉,敦煌成为河西传播儒学、发展教育文化的中心。李富本人就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常宴邀群臣于曲水之上,令僚佐赋诗、论文,以歌颂西凉政权的繁荣强盛,文治武功。还亲为 之序或跋。这在河西五凉文学史中影响深远。
当时大批中原士民为避战乱,流亡到西凉。李暠遂置会稽(今甘肃玉门市东 )、广夏(今甘肃敦煌市南 )二郡,分南人五千户、中州人五千户以居之,其余一万三千户,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 , 妥善安置。户口劳力的增加,文学名儒的流入,对西凉的经济发展,教育振兴,文化繁荣,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李暠对子女教育很严,在迁都酒泉后,亲书手令告诫
诸子:对己要善于学习,严于律己,戒之慎之。『喜怒必思』,『动念宽恕,审而后举。众之所恶,勿轻承信』;用人要『详审人,核真伪,远佞谀,近忠正』;对年老者要『存高年,恤丧病』;治理国家要『勤省案 , 听讼诉 , 刑法所应,和颜任理,赏勿漏疏 , 法勿容亲』;作人处世要『从善如顺流,去恶如探汤,富贵而不骄』。还手书『诸葛亮训诫』(诫子书),勉励其子孙,说明他是一个头脑清醒的统治者。
李暠著有《靖恭堂颂》一卷、《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另写有诗赋数十篇。其中尤以《述志赋》是一篇很重要的作品,在五凉文学中占有光辉的地位,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西凉嘉兴元年 ( 四一七年 ) 二月,李暠病逝。在位十七年,终年六十七岁。溢号『武昭王』,庙号『太祖』。
李暠死,由其次子李敖继位。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 ( 四二一年 ) 三月,北凉沮渠蒙逊破敦煌,李恂自杀,西凉亡。共传二世、三主,历二十二年。